跳转到主要内容

碧海:评生活习惯与生活素质和寿命长短的关系

来源: 大中报特约 碧海
本专栏偶而会放下一本正经的严肃政治和道德议题,聊一下比较轻松的,与个人日常生活有关的琐碎话题。此次要与读者共同讨论的课题是,人的生活习俗生活嗜好,与阁下的生活素质和寿命长短的紧密关系。这乍听起来,似乎是个令人昏昏欲睡的题目,其实不然。笔者此次从报纸上读到的有篇研究报告,虽然简单易懂,但却对每一个人都是很有价值的良好生活教材,可能获益匪浅。
 
一谈到人的生命,大脑里马上就会跳出几个有关生命价值的中外古典训导,和诸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有重如泰山,轻如鸿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那样的名言。但本文所要漫谈的只是普通的人类生活和生命,是你和我的日常生活习俗与寿命长短以及生活素质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话题又有什么可谈的呢?笔者既非健康专家,也不是医生或护士,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对什么样的生活道理都略有所知的书呆子而已。除此之外,有何价值的健康话题可以与读者交流和共享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最近读到一则有关人们的生活习惯,体现出生活嗜好与健康和寿命之间的,简易能懂的统计数字和有趣的生活哲理。该文是本市英文《多伦多星报》(Toronto Star)的一篇报告,其内容既简单易懂,又直接切入到每一个人的实际日常生活,把该文所要表达的东西,非常简易地陈述出来。令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依据这一套简单的生活方式,来估算估量自己的生活素质乃至寿命长短。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但是只有浏览了整篇文章内容以后,才能够体会到笔者所提到的益处和道理。人的天然寿命各人不同,无法作出精确的估量,但是,因自然生活环境以外的不良因素所导致的对人的危害,和因此导致的折寿后果,则可以相当“精确”地估量和计算出来。该文引述了这篇研究报告的作者,渥太华大学高级医学教授、渥太华医院的Doug Manuel医生,也是高级研究机构临床医学评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Clinical Evaluative Sciences)的高级核心科学家,所揭示的惊人事实时称:抽烟,懒惰,吃垃圾食品和酗酒,是导致大约一半加拿大人早夭,或他(她)们一生平均折寿6年的主要原因。我曾经对一位烟酒不离口的人,劝说他要戒除这个习惯,不料他反唇相讥地说,吃饭太多也会早死。要是那位老哥能够读一下这篇报告,不知他有何感想。由于这篇研究报告所得出的结论,加拿大的一个被称作ProjectBiglife的网站被建立起来了。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网站,以自己的上述不良生活嗜好,估算一下寿命长短。实际上,最近发表在一份称作PLOS的“同行互检”(peer-reviewed)的医学杂志上的文章,已经把抽烟确定为是对加拿大人健康最大的危害。该杂志也透露了上述的每一项生活坏习惯,对个人寿命负面影响的估计年数。
 
具体的研究结果数据显示,一生抽烟的人们,大约会被平均夺走2.8年的寿命;实际上,在加拿大,大约有1/4以上的死亡个案,与抽烟之害有关。所以,抽烟是危害最大的不良习惯是毫无疑问的结论。同时,人们还必须理解和不能忘记的是,抽烟之害不但导致人们早死,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素质。那些受尼古丁所害的抽烟者,也断送了他们大部分的生活乐趣和素质。比如,因抽烟所导致的呼吸器官疾病,令这些受害人生活在“上气不接下气”的痛苦状态之中。所以,马上戒烟,是最聪明的选择。接下来的是体力上的懒散和缺乏运动所导致的危害,估计它会使人的一生折寿2.6年。最近的科学研究发现,“沙发马铃薯”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危害之严重。所以,马上从沙发上站起来,尽快从轻便的运动开始,参加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体力活动,可以立见体力活动恢复健康的功效。至于糟糕的饮食习惯,经常吃高糖份高脂肪的“垃圾食物”而体重超标的人,也将会令你短寿1.2年。营养专家和健康医学家一再指出,花时间烹饪营养平衡的三餐,尽量减少到餐馆就餐的次数,会变成一种习惯。最后,与所有上述的不健康和损害寿命的坏习惯相比,喝酒的害处却意外地轻微。健康专家指出,经常喝酒,会令人早死大约两个星期(笔者假定,人们不是经常喝高浓度酒精,而有经常烂醉如泥的习惯,因为它会伤及肝脏,有可能导致高度酒精中毒而即刻死亡)。

总结上述不良生活习惯的害处,每一项都有致命的后果,如果一个人兼有抽烟,酗酒,而又是“沙发马铃薯”,同时又是懒于做饭,经常在饭店酒楼过日子的人,他们的寿命有缩短十年八年的极大风险,更别提他们的生活素质是如何糟糕了。
 
让我以一首打油诗来结束本文:生命诚可贵,健康价更高,若为长寿故,烟酒懒惰习惯皆可抛。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