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碧海:加拿大非工会组织工人是否也受联邦法律保护

来源: 大中报特约 碧海
本文所指的工会组织是指大工会组织。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这些大工会组织的工人,不但受工会组织的保护而享有特殊的“工人贵族”那样的工薪待遇和福利享受,而且还得到联邦政府的保护。他们是真正的西方民主国家里的“工人贵族”。这些工会以庞大数目的会员选票作为政治实力,令政府向他们屈服低头而获得特殊利益。我经常把这样的工会组织,称作民主国家工人阶级中的“贵族组织”,其成员都是“工人贵族”,原因在此。不过,在没有工会组织,而同时又是在联邦政府注册的,像所有银行那样的金融机构,海洋运输企业,电话通讯和无线网络公司等大型工矿企业,和部分原住民举办的经济活动企业等大约12000个企业的82万名工薪阶层中的50万,并无工会组织。但与他们有关的各项职业权利,也同样受到联邦政府的保护。这大概是很多人不知的情形。最近发生的一个案件,是能够说明和体现这个议题的最好例子。
 
加拿大最高法庭,最近审理了一件发生在2009年的,原子能电力公司(Atomic Energy of Canada Ltd.,AECL),因以不明确的理由撤销了一个名为Wilson的公司管理员的讼诉案件。法庭以6对3的最终裁决,判原子能公司败诉。法庭在裁判过程中,发现那位管理员被辞退的原因,是他对一件有贪赃枉法嫌疑的公司经营事件,“吹了口哨”。因此遭到报复性惩罚而被辞退。虽然公司给予他慷慨丰厚的各项应得福利待遇,但还是感到自己受了不合理的待遇,和他的应得权利受到了侵犯,因而把案件告到加拿大最高法庭。在庭审中,辩方声称,当公司辞退一名员工,而同时又事先通知,并赋予一个合理全面的退职福利项目,就不需要给予任何辞退的具体理由。这显然遭到了最高法庭的拒绝和驳回,并宣判原告胜诉。显然,要是原告要求,AECL还得复用那位管理员,更可能还得给予金钱赔偿乃至书面道歉。这对于不懂或轻视这条联邦法律,以及疏忽公司经营操守规则的公司高级主管,显然应该从中汲取教训。
 
但是,这并非说,联邦最高法庭禁止这些公司,因经济原因,或整个公司必须进行机构改变和重组等原因而辞退若干员工。也并非说,资方也不能够以员工的本身行为操守过失,或其他的正当原因而辞退工人。最高法庭强调,在这种情况之下,资方首先必须清晰明白地告知员工受罚的具体事实和原因;而且,还应该在作出最后辞退的决定之前,给予受影响的员工有充分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时间。在很多情况下,公司方面必须在执行最后辞退令之前,逐步把纪律规则告知犯错误员工的方法,协助其改正错误。当然,就人们所知的实际情况,涉事的员工几乎绝少有如此优惠的待遇。一般都是公司对涉及问题的员工,毫无解释地当场执行辞退令。事实上,除了斯哥沙省和魁北克省以外,加拿大没有一个省份,有类似保护无工会组织工人这些权利的联邦法规。从上述这个案件可以推断,从此以后,那些在联邦政府注册登记的大公司的员工,除非触犯了非常重大的公司规则,或因公司重组等重大原因以外,几乎每一个员工都保证持有终身职务。这也是《加拿大劳工联合会》(The Canadian Labour Congress,CLC),为加拿大联邦法庭的裁决欢呼的原因。
 
上述最高法庭裁决的此案,是今年以来的第三个维护工人权益的案件,第一和第二宗案件,是涉及工人是否有权组织工会和罢工权利的讼诉案。毫无疑问,最高法庭的最终裁决,是工人有组织工会和进行合法罢工的宪法权利。但是,在辞退Wilson案件中败诉的原子能电力公司,不服联邦法庭的裁决,已经向最高法庭上诉。上诉法庭的初审结果,是站在资方的立场。判原子能电力公司胜诉。而Wilson也跟着向联邦最高法庭上诉。到本文执笔之时,该案仍然在进行之中。不过,无论该案的终审结果如何,在加拿大,工人的宪法权利得到的保障,是一个圣神不可侵犯的最基本人权。每一个加拿大公民,特别是对我们这些来自专制独裁国家的移民而言,不但应该为此感到高兴,也应该珍惜自己所享受到的加拿大的民主自由权利。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