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加拿大失业率跃升至 6.1%,经济增长显疲态

Canada's unemployment rate jumps to 6.1%, economic growth shows weakness
来源: 大中网/096.ca 王飞

(大中网/096.ca讯) 加拿大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报道说,加拿大劳动力市场在3月份陷入困境,失业率两年多来首次跃升至6%以上,这是经济疲软的最新迹象。

周五(4月5日),加拿大统计局表示,加拿大3月份净减少了2,200个就业岗位,低于分析师预期的新增25,000个岗位。失业率从2月份的5.8%上升到6.1%,在过去一年中上升了整整一个百分点。

统计局还称,3月份失业率的上升是由于寻找工作或临时解雇的人数增加了6万人。

加拿大的数据与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国同一天公布的3月份就业岗位增加了 30.3 万个,这一结果超过了预期,同时美国的失业率也下降了一个百分点,至 3.8%。由于美国经济持续走强,投资者已降低对美联储将在6月份开始降息的预期,认为那个时候降息的可能性降为 50%。

与此相反,金融人士则提高了对加拿大央行将在6月开始降息的期望,并认为7月降息已成定局。加拿大央行将于4月10日(下周三)发布利息政策公告。虽然分析师们预计拆借贷款利率(目前为5%)不会发生变化,但他们准备在新公告中捕捉6月或7月开始降息的蛛丝马迹。

Desjardins证券公司的宏观策略主管门德斯(Royce Mendes)在一份客户声明中说:"加拿大劳动力市场开始出现更多挫折。再加上最近一系列疲软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数据,这些数据应该会让加拿大央行有所触动,在今年年中左右放宽利息政策。"

近来,加拿大一直在努力为新移民潮创造工作机会,仅3月份,15岁及以上人口就增加了近91,000人。因此,就业率已连续六个月下降,降至 61.4%。

3月份自雇职业者减少了2.9万人,抵消了公共行业和私营行业的增长。住宿和餐饮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减少了2.9万人,是所有行业中就业人数减少最多的,批发和零售业也减少了2.3万人。

3月份,整个经济的总工作时数下降了0.3%,这对年初曾强劲增长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说不是个好兆头。

在加拿大央行努力将通胀率控制在 2% 的目标范围内时,其经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工资增长的不稳定性。过去一年中,平均小时工资增长了5.1%,与2月份5%的同比增长率持平。

满地可银行(BMO)首席经济学家波特(Doug Porter)在一份客户报告中说:"失业率上升和工资增长的结合使加拿大央行处于一个棘手的境地,那就是就业市场明显疲软,但收入增长仍然强劲。总的来说,加拿大央行可能会认为整体结果表明未来会有更多的通货紧缩(disinflationary)压力,并将等待接下来的几次通胀数据,但现在看来6月份降息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在3月份的利息会议上,加拿大央行行长麦克莱姆(Tiff Macklem)表示,现在考虑下调拆借利率还为时过早。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最近的通胀数据表明,利息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正在按照预期发挥作用。但预计未来通胀的进展将是渐进和不均衡的,通胀上行的风险依然存在。我们需要看到核心通胀率进一步持续放缓。"

第一季度的年通胀率低于加拿大央行的预测,2月份的通胀率降至2.8%。再加上劳动力市场的疲软,这可能会促使加拿大央行利用其4月份的公告来为不久之后的降息做铺垫,因为央行官员们通常会有意无意流露出降息的讯号。

周五的统计局报告公布后,投资者认为6月份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为80%,高于周四(4月4日)的72%。交易员则预计2024年加拿大央行将发动三次降息,比今年早些时候预计的次数要少。

外汇公司Monex Europe的外汇分析主管哈维(Simon Harvey)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虽然如今的就业数据还没有糟糕到足以让加拿大央行立即在下周就着急降息,但它的疲软足以证实我们的观点,即6月份将开启降息的大门。"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