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加拿大4月份新增就业岗位9万个,超出预期,失业率保持稳定

Canada April employment beats expectations, adds 90,000 jobs
来源: 大中网/096.ca 王飞

(大中网/096.ca讯) 加拿大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报道说,加拿大劳动力市场在 4月份出现反弹,增加了大量新职位,为加拿大央行在6 月份开始降息做好了准备。

周五(5月10日),加拿大统计局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加拿大经济在 3月份略有下降后,4月份新增了约 9万个工作岗位。这是自2023年1月以来新增就业岗位最多的一个月,大大超过了分析师对上月新增2万个岗位的预期。

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失业率仍稳定在 6.1%,因为加国人口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自 2022年夏天以来,失业率已经上升了一个多百分点。

此外,工资增长正在放缓,这对加拿大央行对抗通胀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

结果表明,尽管利率上升带来了财务压力,但雇主仍能增加更多的员工,但劳动力市场状况总体上正在减弱。

现在的问题是,加拿大央行是否会在6月5日开始降息,还是要等待通胀放缓的更多证据。周五的报告公布后,投资者削减了对6月降息的押注,认为这是一个难以捉摸(toss-up)的决定。

满地可银行(BMO)首席经济学家波特(Doug Porter)在一份客户说明中说:"今天令人眼前一亮的就业人数增长会让加拿大央行有所迟疑,因为经济显然没有翻身。"

他还指出,失业人数有所增加。

4 月份,雇主大多增加了兼职职位,大约增加了5万个。私营行业占就业增长的大部分,但公共行业也有强劲增长。

4 月份的总工作时数增加了 0.8%,表明经济增长在第二季度开始时有所回升。

尽管如此,仍有大量迹象表明经济正在走弱。截至 4月份,加拿大共有 130万失业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25.6 万人,增幅为 23.7%。

最近的趋势是,公司招聘员工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劳动力进入加拿大的速度。在过去一年中,就业率上升了 1.9%,但 15岁及以上人口却增加了 3.3%。

在劳动力大量涌入的同时,工资增长也趋于平稳。4月份平均每小时工资的年增长率为 4.7%,低于 3月份的 5.1%。

4 月份出人意料的强劲就业导致了利率预期的重新调整。金融数据公司Refinitiv Eikon的数据显示,截至周五(5月10日)下午,交易员们认为加拿大央行下个月将拆借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的可能性不到50%。而在前几天,这一概率则超过了70%。

在 2022 年初开始的加息周期中,加拿大央行已将基准利率从 0.25% 的低点上调至2001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5%。加拿大央行正在利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减缓经济需求,并最终使通胀率回到 2%的目标。

较高的利率对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包括政府和家庭更加沉重的偿债支出。许多房主在未来几年续约房贷时,将面临还款月供大幅增加的前景,其幅度取决于利率走势。

如果加拿大央行今年夏天开始降息,很可能会先于美联储降息。美国经济频频公布强劲业绩,因此投资者预计美联储不会在 11月前降息。这种不同的利率走势将给加元带来下行压力,这对出口商来说是有益的,但会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

统计局将于5月21日发布下一份通胀报告,为央行官员们在 6月5日决策前提供另一份关键数据。近几个月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年增长率已放缓至略低于3%。加拿大央行官员表示,他们对这一进展感到鼓舞,但不想在降息决策上操之过急,否则可能导致物价再次飙升。

金融街(Bay St.)的许多经济学家周五表示,他们倾向于央行在6月份降息。加拿大皇家银行(RBC)副首席经济学家詹森(Nathan Janzen)也认同这一想法,但他又表示,降息与否取决于统计局下一次CPI报告中是否有进一步证据表明物价上行压力减弱。

他在一份客户说明中说:"劳动力市场已经疲软到足以降低未来的通胀风险,并证明加拿大央行有理由开始降息,但CPI恐有反弹,不足以迫使央行下定决心及早降息。"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