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财经》记者遭逮捕 中国加强新闻管制

Caijing journalist’s arrested amid growing government censorship on news media

Caijing, a trailblazer for China’s financial reporting has enjoyed a wide readership and a strong reputation for hard-hitting investigations. But the magazine, which has occasionally ventured into the political sensitive territories, has been under growing pressure of government censorship. According to the Times, the recent arrest of a Caijing journalist has highlighted the government tightening control on news media, and a shattered journalist dream of press freedom.

中国公安部在8月底拘捕了将近200散布谣言的人,其中最知名的目标之一,是声誉良好的商业杂志《财经》的记者王晓璐。

他被迫在接受审判前通过电视认罪。身穿绿色马球衫、神情沮丧的王晓璐对中央电视台的观众说,他通过不正常渠道私下搜集信息,然后加上了自己的主观性判断。他说,涉事文章对股市的报道追求轰动效应、不负责任

央视播出的王晓璐供述视频的截图。他是《财经》杂志记者,被迫承认自己在写一篇关于股市的文章时一味追求轰动效应,不负责任

政府会针对《财经》这样的刊物采取行动,令许多人感到意外。这份杂志通过犀利的调查报道树立了一种强硬的形象,挑战着政府的容忍极限。但它一直不会去触碰法轮功之类的禁忌话题。

我知道如何把握界限,《财经》创始人胡舒立2005年对《纽约时报》说我们会接近这条线——甚至可能去挑战它。但我们从不跨越它。

杂志记者遭到示众式羞辱,令人们对中国媒体报道自由的前景——以及《财经》本身的方向——产生了忧虑。

曾在中共刊物《工人日报》担任政治宣传写手的胡舒立于1998年创办了《财经》,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种激进的报道策略。创刊号重点报道了一家股票暴涨、但因虚报盈利数据而被停牌的房地产公司。当时,一些内部人士事先得到消息,得以将手中股票沽出。

在一篇关于中国新闻报道未来的社论中,胡舒立写道:我们仅仅只是在报道,指出制度没能保护小投资者,就这样还是掀起了波澜。政府监管部门旋即开始指责《财经》。

作为一本发行量22.5万的双周刊,《财经》至今仍在追求这样的报道。杂志的揭露报道涉及非法证券交易、股价操纵和利润伪造。其中一些报道促使监管部门展开调查。

但是这家以商业为主的刊物还在向一些不那么传统的领域拓展。

2003年,《财经》成为少数对非典危机进行负面报道的中国媒体。香港大学中国传媒研究计划(China Media Project)研究员班志远(David Bandurski)说,政府当时试图对事件报道进行控制。

有些媒体还是决定报道,包括《财经》和《南方都市报》班志远说。胡舒立穿着防护服去了西部。在他们看来,20034月的非典时期是媒体春天的开始。官方的指挥完全失效了。

2008年,《财经》报道了四川省无视建筑规范,浪费公共资金的问题,导致许多学校在地震时坍塌。其他报道学校坍塌的媒体受到了惩罚,但《财经》没有。

班志远说,经济改革对政府至关重要,这意味着需要强势的金融报道。《财经》抓住了这个机会。

但在北京看来,它偶尔也会越界。曾在《财经》创办之初协助筹措资金的王波明在2005对《纽约时报》说,杂志的人曾被要求进行自我批评

王波明是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SEEC)总干事,曾参与上海和深圳股票市场的创建,现为《财经》总编辑。而《财经》由从事广告销售的香港上市公司财讯传媒(SEEC Media)所有。

200911月与出版商发生争执后,胡舒立辞去主编职位。当时《财经》感受到政府审查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胡舒立等人抱怨财讯传媒在预算上太吝啬。

胡舒立带着编辑团队的大部分人一起离开,之后成立了财新传媒,专注于金融领域的新闻报道。

观察人士称,《财经》一直站在财经类报道的前沿,业绩优于很多人的预期。但在王晓璐供述之后,一些人怀疑,《财经》、《财新》和类似媒体进行自由报道的时代是否已经走到尽头,不管是由于政府施加压力,还是因为记者试图保护自己。

我觉得这是对媒体的一次打压,对审查的进一步加紧,”40多岁的股市投资者程先生说。出于安全考虑,他希望只提及自己的姓氏。因为《财经》的事情,很多媒体人都不敢抢先爆料了,比如前天证监会有关进一步清理配资盘的行动,媒体似乎都不敢第一时间报道。

《财经》杂志前副主编罗昌平表示,他认识的现在或之前在《财经》工作的人都感到不安。他还称,尽管在中国进入新闻行业的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工作会受到限制,但标准正在发生变化。

这个底原来高一些,他说,现在可能更低一些。用一些媒体人的话来讲,现在对于谁来说都没有一个真正安全的媒体,大家都处在一个相对危险的生存状态里头。

他表示,虽然认罪了,但王晓璐在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上言辞含糊。

都是属于正常的职务行为,罗昌平说。我们都在讨论,记者很大一部分的工作就是来自于私下打听。

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Center on U.S.-China Relations at the Asia Society)主任夏伟(Orville Schell)表示,《财经》记者被处罚是一个迹象,表明政府的控制在不断加紧。王波明的人脉很广,有能力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他明白界线在哪里。

王波明知道该怎么办事,当像他这样的人都保护不了自己的记者时,就说明了一些问题,他说。

夏伟还表示,对财经类的记者来说,股市可能是一个特别敏感的话题。对政府而言,稳定股价变得越来越紧迫,导致记者的报道余地减少。

这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策略,毛泽东在三四十年代时就用过,他说。目睹中国回归这一策略,对一直看着中国慢慢开放,放松对社会结构中的某些部分——如媒体和社会——的控制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让人相当吃惊的逆转。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