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更新)1月6日周三6pm 疫情快报 加拿大新增8155 安省47天内感染病例数增加了10万 魁省实施4周宵禁

来源: 大中报 青稞

 
(大中报/096.ca 综合讯)截至1月6日周三6m,加拿大新增8155例,累计新冠病例626,799例,死亡新增136人,累计16,369人。

魁省新增 2641例确诊和47例死亡,从本周六开始,魁省将在晚上8点到第二天清晨5点实施宵禁, 除了上班,没有任何借口违反宵禁,新措施实施4周到2月8日。 
曼省新增176例确诊和10例死亡;
萨省新增277例确诊和9例死亡;
阿省新增1123例确诊和 25例死亡;
卑诗省新增 625例确诊和8例死亡;

安省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了20万。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2021年1月6日三10:30am安省又报告了3266例,这是本周第五次记录了超过3千的病例数,周二3128例, 周一3270;新增病例连续7天平均滚动值为3114,这是大流行期间任何时候的最高水平。

安省仅在47天之内感染病例数翻了一倍,11月20日,安省累计病例数为100,790, 到今天1月6日,数字达到了200,626。在2020年1月28日至2020年11月20日期间,安省花了297天的时间来记录头100,000例COVID-19病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第一波封锁成功地减缓了致命疾病的增长。

面对疫情失控威胁,安省省长福特周二改口表示,所有可以抗击疫情的方法全都放于桌面上,包括实施宵禁,关键在接下来的两至三周,安省疫情是否会放缓,如果染疫数字继续严峻,确诊数字居高不下,宵禁或许会成为省府进一步抗疫的选项。
 
新增死亡37人,
 
在过去24小时的病毒检测量超过51000个,高于周二的35152。今天的测试阳性率从9.4%降到8.5%。
 
全省COVID-19的住院人数继续增加,接近1,500人。周三报告了1463例住院人数。而周二是1347 人。安省重症监护服务中心的报告说,有374名新冠患者咋重症监护病房,其中至少有246人需要呼吸机。
 
今天新增病例,多伦多805例,皮尔区523例,约克区349;温莎-艾塞克斯208,滑铁卢区有206,
 
宾顿是安省新冠热点疫区,该市很快能够在大流行期间首次为居民提供自愿隔离中心。当地卫生部门认为,居民缺乏自愿隔离空间一直是努力抑制疫情的“重要因素”,这样会有助于减少家庭传播。

省政府在12月下旬宣布额外拨款4200万加元,以在1月中旬之前在全省创建1700个新的隔离空间。

宾顿预计将开设三个站点,每个站点有140张床,其中部分资金来自于此。

去年,在多伦多、渥太华和密西沙加的旅馆开设了由联邦政府资助的自愿隔离中心,以帮助那些没有足够的空间在家中自我隔离的人。

如果人们对COVID-19测试呈阳性,或者被认为很有可能感染与他人居住的病毒,则有资格获得房间。通常包括食物,洗衣和互联网接入。

这样的中心被许多人视为限制新型冠状病毒在拥挤的家庭中传播的有效工具。



宾顿市长Patrick Brown倡导在该市建立隔离中心已有数周之久,因为宾顿市居住着大量基础工人,也是全国多代家庭比例最高的地区。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2016年的人口普查,该市有24,140所多代住房,占所有家庭的14.4%。在密西沙加,多代住房只占6.9%,多伦多占3.7%。
 
 联邦考虑推迟打第二剂  安省四个重灾区的护理院有望1月21日全部接种
 
加拿大已经收到超过42.5万剂新冠状病毒疫苗,但目前仅有35%在各省被使用,即仅约14.8万人注射了疫苗。总理特鲁多周二对疫苗接种的缓慢感到沮丧,本周将与各省和地区首长举行会议,敦促疫苗接种的速度。尽管加拿大是全球最早收到疫苗发货的国家之一,但疫苗接种比率远不如美国、英国、巴林、以色列、丹麦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不过超过了意大利和法国等G7伙伴。
 
加拿大首席卫生官谭咏诗1月5日周二表示,已要求加拿大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展开研究,是否有必要推迟第二剂新冠疫苗的接种,以便更快地将第一剂疫苗提供给更多国民。

她指出,一些有力证据表明,设计成分两次注射的新冠疫苗,在单剂疫苗接种之后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有效,但证据仍有限。 她强调说,当局仍然致力于提供两剂疫苗接种,但她已要求委员会研究相关的可能性,以决定是否调整疫苗分配时间表。

加拿大卫生部已批准了两种新冠疫苗,目前约15万人已注射至少一剂。在去年12月14日接受第一剂疫苗21天之后,已有第一批人士周一开始接受第二剂辉瑞(Pfizer-BioNTech)疫苗。

另外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安省妇产科医学会OSOG在周二的声明中指,对于有感染风险的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应立即准予平等获得新冠疫苗接种。OSOG主席纳塞罗(Constance Nasello)表示,存在感染高风险的孕妇,如一线医护人员等,可能会选择接种疫苗,她们的选择应该获得支持。

安省福特省长承诺﹐在1月21日前,多伦多、皮尔区、约克区和Windsor-Essex四个重灾区的长期护理院居民和护理人员将获接种新冠疫苗。
 
安省疫苗分发小组负责人退休将军Rich Hillier说:“从去年上月疫苗接种展开后﹐安省已获得9.3万剂疫苗﹐大部分是辉瑞疫苗﹐超过5万人完成接种﹐主要包括2.6万名长期护理院养老中心的护理人员﹐2万名医院系统的医护人员以及1000名居民。”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按照当前每天接种一万剂速度﹐到本周末疫苗将用尽。从昨天开始﹐早前接种第一剂疫苗人士开始接种第二剂。下周陆续有新的疫苗运抵安省﹐但疫苗供应量总体比较紧张﹐我们的疫苗分发原则是尽早给那些最需要的人群﹐主要包括最脆弱人口(the most vulnerable)和长期护理系统的护理人员。“
 
“12月30日运抵的5.3万剂莫德纳疫苗﹐接种工作也顺利展开﹐12月31日至1月3日﹐已完成24间长期护理院3000剂疫苗接种﹐ 1月4日到6日另有26间长期护理院完成4000剂疫苗接种。按照安省第一阶段接种计划﹐这个冬季有200万剂莫德纳疫苗运抵安省。由于莫德纳疫苗对储存运输条件要求不高﹐重点分发给北方边远地区。”
 
截至1月6日周三10am, 安省注射60380剂,占0.41%,全国注射了171,751剂, 占0.452%

 
联邦拒绝各航空公司要求延迟实施提供阴性检测报告
 
联邦政府上周宣布,从1月7日起抵达加拿大的任何人,只要年满5岁以上,登机前都必须向航空公司提供3天之内的病毒检测阴性报告。在这项新规即将实施之际,包括加航,Westjet, Air Transit 和Sunwing Airlines多个航空公司及航空业协会负责人,联名致信联邦交通部长Marc Garneau,要求将开始实施的日期推迟至1月18日。

不过,联邦交通部长表示,将按原定计划实施。

Marc Garneau上周曾表示,未能出示检测报告而企图上机者有两种结果,如果当地可以获得检测,却未提供检测报告的旅客就不可能登机,只能重新安排航班;另一种是如果旅客能证明当地的确没有检测设施,那就可以被允许登机,不过这些人入境加拿大后,要在联邦政府批准的设施中进行隔离14天。
 
联邦交通部长办公室周二在一份声明中提醒加拿大人,旅行限制和措施随时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改变。 声明表示,嘉诺计划按原定时间1月7日开始实施新规,作为对加拿大人的一项额外保护措施。

 
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出现英国变种病毒 7个国际和地区发现南非变体

根据WHO 报告,全球已有41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感染在英国发现的变种新冠病毒的病例;另外,全球有7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感染在南非发现的变异病毒的病例。

截至2021年1月5日,最初在英国首先发现的、被命名为“VOC 202012/01”病毒变体,在世衞组织六个区域中,已有五个区域的其他4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此种变体。
此外,最初在南非发现的、被命名为“501Y.V2”变体,已在其他6个国家和地区出现。

英国的病毒变体,最初出现在英格兰东南部。初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该变体具有更强的传播力,但以住院时间和28天死亡率评估,其导致的疾病严重程度及再感染情况并未变化。

另外,在2020年12月18日,南非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变体,出现了“N501Y”突变,南非将其命名为“501Y.V2”变体。

根据CBC的报道,1月4日周一,有科学家表示,在全球开始接种的的COVID-19疫苗可能无法抵御在南非出现并已在世界范围传播的冠状病毒的新变种,因为这种变种具有感染人类细胞的刺突蛋白突变。

沃里克大学(Warwick University)的病毒学家和分子肿瘤学教授Lawrence Young也指出,在南非检测到的病毒变异具有“多个刺突蛋白突变”。
 
他说:“南非变种中更多的刺突蛋白突变的积累更加令人担忧,并可能导致一些病毒可逃避免疫保护。”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