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帮助经济增长,加拿大央行将关键利率下调至 4.25%

BoC drops interest rate to 4.25%, citing economic growth needs to pick up
来源: 大中网/096.ca 王飞

(大中网/096.ca讯) 加拿大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报道说,周三(9月4日),加拿大央行连续第三次下调基准利率,并重申经济需要回升,这样通胀率才不会下降太多,这为未来几个月的进一步降息铺平了道路。

在广泛的预期中,央行将其设定的隔夜利率从 4.5% 下调至 4.25%。私营行业预计,作为宽松周期的一部分,央行将在今年和明年再降息数次,使借贷支出降至较低水平。

在过去的两年里,通货膨胀已大幅降温,部分原因是较高的利率迫使一些家庭和企业削减开支。

但在抗击通胀的最后阶段,央行官员们担心加拿大经济面临下行风险,以及通胀率在下降过程中可能会低于2%的目标,这些担忧在7月份的声明中提出后,周三再次出现。

周三(9月4日),行长麦克莱姆(Tiff Macklem)在开场准备好的发言中说:“随着通胀率越来越接近目标,我们需要越来越多地防范经济过于疲软和通胀率下降过多的风险。"

他补充说:"我们希望看到经济回升,以吸收经济中的不利因素,从而使通胀率可持续地恢复到 2% 的目标。"

8月30日,加拿大统计局报告称,第二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化增长率为 2.1%,高于私营行业和央行的预期。

加拿大央行指出,2024 年上半年的经济年增长率约为 2%。麦克莱姆说:"与 2023 年下半年接近零增长相比,这是一个健康的反弹。"

但多伦多金融街(Bay Street)分析师对 GDP 结果反应平平,因为人均GDP连续第五个季度下降。据较早估计,6 月和 7 月的实际 GDP 出现停滞。

麦克莱姆说:"最近的指标表明,经济回升存在一定的下行风险。"

央行7月份的最新预测显示,今年下半年 GDP 将加速增长,然后在 2025 年和 2026 年继续回升。央行将在 10月23日的利率决议中更新其经济预测。

麦克莱姆在声明中还说:“只要通胀如期消退,进一步下调我们的隔夜利率是合理的。”

通货膨胀已不再是经济威胁。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年增长率在 2022 年夏季达到约 8% 的峰值后,截至今年7月份已放缓至 2.5%。央行官员们越来越相信,通胀正走在正确的下降道路上,他们预计明年将达到 2% 的目标。

麦克莱姆认为,如今的通胀反映了一种对立力量的推拉动态。他解释说:“经济的整体疲软继续拉低通胀。但住房和其他一些服务业的涨价压力正在抑制通胀。”

解决通胀的大幅提高利率方式损害了经济。6月和7月,创造就业的进展停滞不前,失业率从2022 年夏季的历史低点 4.8% 上升到 6.4%。年轻人和新移民找工作尤其困难。

消费者大幅缩减了开支。按人均计算,第二季度家庭支出下降,这是前八个季度中的第六次下降。即使房贷利率在下降,许多房主仍将在 2025 年和 2026 年以较高的利率续签房贷,这对家庭财务构成风险。

尽管如此,许多家庭似乎仍在为这种情况做准备。8月30日的统计局报告显示,上一季度的家庭储蓄率达到了7.2%,是2015年至2019年季度平均水平的三倍多。

在周三宣布降息之前,交易员们预计加拿大央行将在今明两年连续降息。反映市场对货币政策预期的利率掉期交易(interest rate swaps)预计加拿大央行在 2025 年7 月前有六次降息。这将使基准利率降至 3%。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也可能很快开始降息。交易员们预计,到明年夏天前将有两个百分点的降息幅度,预计将从9月18日开始。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最近在Jackson Hole经济会议上预告将降息。他在演讲中解释说:“通胀的上行风险已经减弱。就业的下行风险已经增加。现在是调整政策的时候了。"

随着美联储进入宽松周期,这减轻了加拿大央行因采取货币政策而给加元带来下行压力。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