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民调显示,65%的受访者对加拿大秋季经济前景感到暗淡,66%的人开始储蓄

Canadians start saving money in anticipation of a bumpy road this fall, poll shows
来源: 大中网/096.ca 王飞

(大中网/096.ca讯) 据加拿大金融邮报(FP)报道说,一项新的民意调查显示,进入10月后,加拿大人对经济的感觉有所好转,但这只是因为更多的家庭已经开始把钱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多伦多病童医院急诊科的等待时间超过预期的3到4倍
房子太贵了?这里有一些能让房子生钱的好办法
与去年相比,多伦多2022年的盗车案增幅近45%,劫车案增幅209%,警方已成立专案小组


民调公司Maru的加拿大家庭前景指数(HOI)从8月份的90上升到9月份的93。虽然方向上是积极的,但结果表明消费者的情绪大多是悲观的,更多的是受高通胀和利率飙升的影响,而不是受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和工资上涨鼓舞。

该指数低于100分的分数表明是负面心态,而高于100分的分数则被认为是积极心态,因此该指数表明,在夏去秋来之际,加拿大人对经济前景并不看好。

通过向约1500受访者提出一系列问题,民调公司Maru想探究他们对未来60天内经济前景的感受,从而得出其家庭前景指数。最近一次调查是在10月的第一周进行的。

约6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加拿大经济"走错路"(wrong track),而一年前仅有约50%的人这样认为,这一转变反映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恐慌,因为与疫情有关的供应链问题和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有关的大宗商品价格飙升。

Maru驻多伦多的执行副总裁莱特(John Wright)在一份新闻稿中说:"在全国各地的广大家庭中,对全国和当地经济都存在着一种潜在的、根深蒂固的悲观情绪。自5月以来,有一个明显增长的群体感受到了钱包的压力(可能是通货膨胀导致的),压力在那些中年和老年家庭中更为明显,他们可能经历了利率上调或投资受挫的影响,或者两者皆有。"

自2021年底以来,Maru的家庭前景指数一直没有超过100,此时通胀率大约升到5%,这是加拿大人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很少看到的同比价格增长速度,当时加拿大央行规定通胀率保持在2%左右。Maru的家庭前景指数在今年5月份下降到91,然后在6月份下降到88,然后在夏天有所恢复。

尽管失业率一直在5%左右徘徊,比疫情之前要低得多,但大量家庭对经济已经感到失望。这是因为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已经超过了最强劲的劳动力市场的积极因素。加拿大统计局表示,6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1%,这是自1980年代初以来的最大增幅。

这可能是一个峰值,因为通货膨胀率在8月降至7%。尽管如此,工资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大约5%,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人对经济持消极态度:他们每次购买食品杂货或汽油时都觉得自己工资拖后腿了。

加拿大央行自今年3月以来已经将其隔夜利率提高了三个百分点,而且可能还要继续加息。

央行行长麦克莱姆(Tiff Macklem)周末时说:"让我澄清一下,我们不希望......通货膨胀和工资上涨与我们的2%的目标脱节,因为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我们实际上需要使经济减速,以使通货膨胀回到2%。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称之为'未雨绸缪'(front-loading)的加息策略。"

Maru的民意调查表明,不少加拿大家庭也为自己做好了"未雨绸缪"的准备。

只有35%的受访者表示在未来两个月内经济"可能"会改善,低于夏季时的40%。然而,更多的受访者反映他们不太可能担心自己的财务状况。这可能是因为更多的家庭已经为"暗淡的前景"做好了准备:66%的人反映有足够的钱来支付未来60天的意外开销或需求,而上个月只有62%。

Maru的莱特说:"本月推动家庭前景指数略微上升的因素来自两个相关领域:更多的加拿大人打算存一些钱,以便他们有超过两个月的储蓄来支付意外开销或需求,以及那些在未来两个月打算从退休/养老金(OAS)取出更多资金的人增多。"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